2007年9月30日 星期日

珍媽‧我的「母親」1926-2005




三十年代廣東魚米之鄉順德,一戶胡家共有三房十五名兒女,排行十一乃女兒字雪蘭,名惠珍,即大家熟悉的珍媽。

族大兒難養,那時代生活清苦,再加上二次世界大戰爭爆發,兄弟姊妹中有早夭者,也有一些轉移親友攜離故鄉。那時候年幼珍媽便跟隨了一位梳起阿姑離開了長大的地方,阿姑是位佛門子弟,可以說有一段日子與佛堂等清淨地結下了緣。

戰爭走難時局混亂,消息開始中斷,年青的珍媽輾轉隻身來到澳門街安頓下來,那時中日戰爭結束,中國大陸開始變天,大陸、香港、澳門的命運捲入歷史的洪流中,生活清貧單純,如電影中那個令人懷念富有人情味,街坊等如親人的時代。崗頂冼氏中醫一家便是幫助不少和如女兒般看待年青的珍媽,也成了她契娘。

廣東開平青年關也是隻身離開家鄉自闖天下,一直來到澳門,穩定工作於澳門電燈公司。自由戀愛的年代已在那時開始,年青男女工餘交遊也撮合不少情侶,他們兩個隻身在澳,無人無物,便想有頭家。我在五七年中秋前出生,一家人便往在崗頂長樂里十一號一棟木樓中,我印象中是下雨天上廁所要開遮擋雨,是很搞笑和很深的故居記憶。父親雖賺錢不多,也時常樂於照顧有需要的親友和幫街坊修理電箱保險絲。家中也物資豐足,母親也不需工作,婚後一直專心做其日漸肥胖關師奶,湊仔打麻將看電影,在家中天井飼養了一群可愛的小黃雞。

昔日澳門崗頂是七十二家房客之廣域版,乃澳門街一個傳奇地方,很多街坊都如親人般一直聯繫至今,我和妹妹的契媽便是那時候認識一位故巧手女裁縫之女兒,女裁縫與珍媽十分投緣,她的一生也是一個那時代大家族的故事。另今天香港一著名男歌手外婆昔日就住在長樂里口,是關師奶的麻雀腳。

莫名其妙的一天有一婦人來到澳門崗頂找女兒下落,她就是我的外婆,自此珍媽重聯繫上大部份已南遷香港的家人,我也樂得年年搭大船往香港旅行,在那八百平方呎住有十六至十七人的皇后大道東二十七號,跟十多名表兄弟姐妹玩個不亦樂乎。

妹妹七年後便出生,故居開始不夠空間。這時又莫名其妙地走來了一個離開了老家三十多年的金山阿伯,即我阿爺,找上我父親,又在澳門購買了一所複式大廈單位,讓我們一家遷往居住。

在澳門那時一段令人懷念之美好日子,是我們一家人夢中也常回到的昔日美好時光。

好壞無常,不久父親患病早逝,為生活我們一家三口開始回到如父母親年青時孤身各散一方在香港,九龍和澳門。安逸已久的生活令珍媽重投社會工作養育兒女,甚感吃力。長達一年後便在香港灣仔船街49號租覓一窩居,也多得澳門她年青時金蘭姊妹協助下,交託其兩兒子來香港讀書寄宿我家,經濟上壓力稍減。珍媽那時工作於銅鑼灣海外信託銀行,任廚和雜務,遺傳而來的一手廚藝開始被同事讚賞。她煲的湯、燒的菜完全滿足了缺乏家庭湯水的香港銀行白領同事。船街故居也是我和同學、同事的長跑起源基地,我很多和珍媽相熟的朋友也是源於始,大家可仍有記憶在寶雲道和船街留下多少青春汗水呢!

八十年代,我和妹妹已開始工作,珍媽也機緣地在我曾工作過的電視台營業部任茶水服務員,也是船街跑友電視台同事介紹下之因緣,這份差事一做長達十多年直至榮休。這是珍媽工作甚為開心的日子,身邊多了一班忘年之交,「珍媽」和「珍珍」就是那時同事給她的渾名,她口中也常提及這段時光。很多電視台同事都會懷念珍媽炮製的食物,回憶也可能津津有味,也有曾往珍媽府中大餐一番的,日後見到那種食物便可能懷念珍媽之美味手勢。

湯水也是她最注重的,在醫院最後日子問她有什麼掛心,神色不清中她就是說掛住煲湯,可見煲湯已深植其心,其實這湯也是對兒女子姪深厚關心的投射,看著她的日子不多,也令人黯然神傷。

珍媽還有一絕活則隨她而去,近年已因身體狀態不佳鮮有再編織其泠衫了,存有的朋友便留下溫暖的懷念吧!

晚年珍媽最疼是孫仔,時時一老一嫩在家中嬉鬧的畫面也劃上了句號,一切俱往矣,但孩提天真未曾了解死別之事,閒時問及惹人愁。

流水不爭先,珍媽一生如細水長流的照顧子女,完滿了一個時代「母親」的職責。另她對後輩的忘年友情,也帶給了大家很多滋味回憶。

年齡大,機能開始退化,六至十年前珍媽因血壓和尿酸的治療引起腎臟的快速衰退,但她不接受痛苦煩擾的洗腎治療,我們尊重她維持尊嚴的決擇,故這敞一個簡單的肺炎便引起腎衰竭導致不治,也無奈。她在醫院時也遇到好的姑娘照顧,也差不多在神色清醒時見到了大部分來探望她的親友,也屬福氣。而且在去年十一月也因飲喜酒赴廣州與各姊弟兄和後輩共聚一番,想來也覺是上天一巧合安排。

最後一程,一月十八日醫院上午九時半左右急電家人到院,上午十一時零八分,子女媳婿在旁靜靜送別,珍媽耳聽阿彌陀佛佛號,面貌舒然,安詳停止呼吸,二十八分宣佈法定離世,其後我們安靜地在她身旁陪伴著。

人生自古誰無死,珍媽上路只是重返最快樂的時空,弔文沒有歌功頌德,平實地給大家更認識珍媽,她一生猶如一本缺頁的書,很難稱之為一本書,但她就是一本書。我想這最合珍媽生前的向性,如喝著一碗甘潤的老火湯,但今晚這湯喝著可令人淚水盈眶。

收筆前借此代珍媽向一生中照顧過、關心過、幫助過她的澳門街坊朋友,香港親友,銀行和電視台各同事致以一個深深謝意的禮。

靈堂外夜涼如水,春霧縈繞,憶故人更添幾分哀愁。

 

 

(兒) 撰

2005年2月3日晚

(讀文時宣配重複放送音樂是S.E.N.S樂隊的Tides of Tim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