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9日 星期六

荊花

三月香港有很多樹開著美麗的花,有紫紅有白,花瓣落下令地下都紅紅的,有些零星分散在各地方,有些地方就比較聚集,花很奪目,我時定神在車廂中遠方看著花,想像到這花兒真像日本櫻花,如果她們大群大群聚集生長可真是香港三月一種十分壯觀吸引的景色。

起初,以為她們是香港市花-洋紫荊,但想到洋紫荊可沒有白色的花。上網上一查,嘩……原來有一大堆資料。

........【她們全屬羊蹄甲屬(Bauhinia)植物。羊蹄甲屬植物品種繁多,所有品種的葉的葉端均分裂為二,葉脈生於葉底,葉呈闊心形或圓形,酷似羊蹄。在香港,最常見的羊蹄甲屬植物,除了數目最多的洋紫荊外,還有紅花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宮粉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及白花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 var candida) 。要分辨這四種羊蹄甲屬植物,的確要花點功夫,最好是看它們的花。洋紫荊的花色最艷麗,五枚花瓣呈深紫紅色,雄蕊五枚,花期由十一月至翌年三月;紅花羊蹄甲有五枚淺粉紅色的花瓣,花瓣先端有較多皺摺,雄蕊三至四枚,花期由九月至十一月;宮粉羊蹄甲有五枚粉紅色的花瓣,其中一枚有深紅色條紋,花期由三月至五月;白花羊蹄甲有五枚白色的花瓣,其中一枚有黃綠色條紋,雄蕊五枚,花期由三月至五月。

至於洋紫荊的故事則是1880年,一位神父在香港島鋼線灣海邊,發現了一棵開著深紫紅色花朵的樹木。由於在世界各地並沒有發現相同的品種,植物學家於1908年,判定這是新的品種,並以熱愛植物的前港督卜力爵士的姓氏,命名為 Bauhinia blakeana (洋紫荊)。由於洋紫荊沒有果實,不能以種子繁殖,只能以扦插法或嫁接法繁殖,所以現時所見到的洋紫荊,都是由神父當年發現的那棵洋紫荊衍生而來的。洋紫荊面世,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 繁殖洋紫荊,就是把洋紫荊嫁接到紅花羊蹄甲的樹身上,故經常可以看到樹身開滿洋紫荊花,但在樹幹近地面處伸出的橫枝上,卻開著幾朵紅花羊蹄甲的洋紫荊樹。

香港所叫的洋紫荊 (當年神父發現的那棵洋紫荊的標本,現存放於香港植物標本室) ,在中國內地叫紅花羊蹄甲,而我們所叫的紅花羊蹄甲,在內地則叫作羊蹄甲 。在台灣,洋紫荊則被叫作艷紫荊,反而在台灣所叫的洋紫荊,就是在香港所叫的紅花羊蹄甲。 洋紫荊在中港台三地的中文名稱存在不同,我們不能單憑植物的中文名稱去確認植物的品種。要確認,最好是看它的拉丁學名, Bauhinia blakeana 就是洋紫荊的拉丁學名。】

看到有些頭痛,香港是無奈的【洋】,台灣叫俗氣的【艷】,大陸稱硬朗的【羊蹄甲】。另外還有親戚紅花羊蹄甲、宮粉羊蹄甲及白花羊蹄甲。看來現在香港花期是三月又如樹木,開得十分燦爛的應該多數是宮粉羊蹄甲及白花羊蹄甲,當然也有洋紫荊。不查就不知道,洋紫荊的中文名稱,在中港台三地竟是如此混亂,也令人聯想到【民主】在中港台三地也存在不同的演繹倒也十分貼切,真的可以是喚作中國民主之花,但這是令大家苦笑的名字,不用也罷。

在此提議使用【荊花】來統稱這四種羊蹄甲屬植物的花,正如櫻花是所有不同品種櫻花的統稱一樣。荊花是春天的花,廣於種植,開花時又紅有白,紅是希望,白是哀愁,漫天蓋地的盛開,各地居民一家大小歡愉地在賞花,花下過著美好的生活。

最後,【荊】字查字典可真有意思,荊棘,負荊….比喻困難和障礙。最後還有一人名字是-荊軻。

以後寫文章可詩意多了….雷聲振動,.一夜聽春雨,清晨荊花遍地,如血流成河。







寫於香港三月三十一日

淩晨春雷在閃鑠振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