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4日 星期四

最後武士中引發侍‧士探究


看完電影-最後武士,片中有提到日本字中的【侍】即武士道之正確意思,武士道只是外國之譯意。這個是漢字-侍 可有 侍從侍奉侍衛侍候侍者侍女等多個意思,總括來講就是侍奉主子,就是絕對忠心。其實武士道此種令老外迷惑的異色文化是日本取自儒家精神。

但真正的儒家以“仁”‧”勇”‧”忠”‧”孝”的精神來成骨幹。其中“仁”者無敵是凌駕一切之上,儒家理論是如果統治者不仁,那麼人民起義反對他就是正當的,這些思想顯然是與日本的天皇制不相容的,故事實上儒家思想在被引入日本時,“仁”是被排斥在倫理体系之外的,所以便產生了以”忠”為主的【侍】精神面貌。

反觀中國的武士,則冠以【士】,中國士文化可以是長遠流存之精神,士也是從真正的儒家中以“仁”‧”勇”‧”忠”‧”孝”的精神來成骨幹,也是有勇往直前,視死如歸的精神。我們十分熟悉的一句--士為知己者死,完全可道出【士】文化之神粹,知己者可以是君,知己者可以是主子,知己者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天下百姓,這可不是日本的只忠於主公的單一精神了。

自古中國出現君不仁時便四方士起而討伐之,【士】文化不單是武者,文人也鼓吹要有士的精神,多少士大夫是以身殉國。所有刺秦勇士一去不還,死守邯鄲趙人,大刀黃五捨身,黃花岡七十二烈士革命,秋瑾就義,清未名將關天培死守於炮台,台兒莊全軍覆沒之國軍連日軍都在拾屍時向他們行軍禮,捨身勇猛之真武士也。這些士中有俠士有勇士有將士有文士,有為國有為民有為知己。廣義精神就是行“仁”。

【侍】的基本精神就是忠心主子。 所以不同【士】文化,故日本在執政好戰軍人的鼓吹下,天皇成絕對的思想,則為天皇而戰是絕對正確的【侍】精神。也是因為什麼那時代鮮有日本人反對出兵侵略他國之士,這個正是死結所在。黑澤明電影中心思想鼓吹“仁”,就觸動【侍】文化,他可不太給日本保守派接受其電影可見一斑。

大軍國主義精神不能在中國出現,秦始皇一心大統擴圖到最後都是給百姓反了,故只有一些有問題的導演才會說秦始皇為天下。而且只有不了解東方文化的荷里活投資者才會拍出如此可笑簡單的鼓吹武士道的題材電影。日本的導演則一早拍出【切腹】【影武者】,近有【御法度】,【黃昏清兵衛】,全在批判武士道的愚忠和妖異。

但話分兩頭,中庸才是不會走偏之精神,最後武士是一套上佳娛樂電影,拍攝製作音樂演員都是一流的,完全物超手持之戲票。

另一方面來看,鼓吹武士精神對今天中國的國情也許是一針好藥,現在國情冷血無道,人慾橫流,下海從商,道義拋於腦後,造假大空,金錢萬歲,如此【武士道】都比【商人道】好多了。

 

2004 手痕之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