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台灣女作家-張曉風在一《三弦》(三名女作者文集之意)書中的故事,是「高處何所有」,是贈給畢業同學的。
【故事為一很久以前地方的老酋長病危,臨終找出三名族中最優秀年青人,派他們盡所能去攀上那座神聖的大山,回來把最高最凌遠地方所見聞回來告訴他。三天後,第一位年青人回來了,他笑生雙靨,衣履光鮮: 「酋長,山頂我到了,我看到繁花夾道,流泉淙淙,鳥嗚嚶嚶,那地方真不壞啊!」
老酋長笑笑說:「孩子,那條路我當年也走過,你說那鳥語花香的地方不是山頂,而是山麓,你回去吧!」
一星期後,第二位年青人也回來了,他神情疲倦,滿臉風霜: 「酋長,山頂我到了,我看到高大肅穆的松樹林,禿鷹在盤旋,那是一個好地方。」
「可惜啊! 孩子,那不是山頂,那裡是山腰,不過,也難為你了,你回去吧!」
一個月過去了,大家都開始為第三位年青人的安危擔心,他卻一步一蹭,衣不蔽體的回來了,他髮枯唇燥,只剩下清炯的眼神:「酋長,山頂我終於到了,但是,我該怎麼說呢? 那裏只有高風悲旋,藍天四垂。」
「難道你在那裏一無所見嗎? 難道連蝴蝶也沒有一隻嗎?」
「是的,「酋長,高處一無所有,你所能看到的,只有你自己,只有「個人」被放在天地間之渺小感,只有想起千古英雄的悲激心情。」
「孩子,你到的是真的山頂,依我們傳統,天意要立你做新酋長,祝福你。」
真英雄何所遇? 他遇到的是全身的傷痕,是孤單的長途,以及愈來愈真切的渺小感。】
故事完了,讀時可令我想到一個古老的劍道傳統「劍道修行」,是在修習多年後,孤身上路,遊歷遠方,沿途往各地劍道場比試切磋(這已經是比較近代的了,古時可以仗真劍走天涯的修行,隨時與死亡打交道,)。自古劍道人皆以此種「劍道修行」來作一個劍道修習上進入更認識自己的修業完成行徑。
聯想到上面故事的終結描寫,人生如劍道,想像到長時間的你在孤獨的「劍道修行」之旅後,回來時髮枯唇燥,只剩下清炯的眼神,神貌安詳,一臉風霜,一身傷痕,以及體會到愈來愈真切的渺小感。
凌晨剛下完雨,窗外秋風清清,下週又是中秋了,回頭看到倚牆竹劍,心想這不過是人生最愛的遊戲一場而矣! 但這是你人生渡過的第幾個中秋呢?
寫於2004年9月20日
凌晨01:19
華人社會從來少有 六三四 和 修羅
-
西洋拳就擂台搏盡,爆眼⻆血流,分勝負後便可握手言好,不記仇。
國術比試,〈葉問〉劇本形容得好,閉門食飯再打拍膊頭,要面子。
所以日本劍道來到華人社會,跟對手比試或稽古時的輸贏看法,段位價值觀的看法,便會扭曲變質。一句: 「華人社會從來少有 六三四 和 修羅。」
~~俺深愛劍道,身為仗劍者,只好...
6 天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